捷運大湖公園站位於成功路5段與大湖山莊街口處,為臺北市高品質低密度住宅區,車站北側為原國會山莊更名之大湖山莊,為進出五指山、大溝溪親水步道、葉姓祖師廟等遊憩區之入口,南側為佔地約13公頃餘的大湖公園。
                站體設計搭配大湖公園周邊之自然景觀做特殊考量,塑造大湖公園之地標,使大湖公園成為臺北市首屈一指的都會公園。配合其介於都市街道與自然公園間之特殊環境條件,地面層為半戶外空間,將公園中的自然景緻借由景觀設計的手法引入室內。
車站造型以白色桅桿及藍色弧型金屬屋頂版來表現船帆在藍天白雲下巡航的意象,出入口以大片透明玻璃構造陪襯車站船帆之意象,並與大湖公園之遊客活動形成一種視覺及行為之互動關係。
大湖公園是內湖的根,也是內湖的地標,亦擔負著防洪、美化、調節氣溫等用途,其中拱橋為攝影取景之景點,亦為進入白鷺鷥山登山口必經之路。
            「大湖公園」舊稱「十四份陂」,為內湖墾戶林秀俊家族所築,自清代至日治時期,作為內湖地區灌溉用水之用。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7月,核定為公共埤圳,並修建水閘門等附屬設施。現存之水閘門可作為內湖地區開拓史、水利史與農業發展史的重要見證,2005年公告登錄「十四份圳水閘門」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臺北捷運公司羅淑華攝)
                                 
                            
                                大湖公園 
                        (1)距出口2約10公尺 (2)步行約1分鐘  
                                
                                    (臺北捷運公司曾柏翔攝)
                                 
                            
                                碧湖步道 
                        (1)距出口1約1400公尺 (2)步行約17分鐘  
                                
                                    (臺北捷運公司曾柏翔攝)
                                 
                            
                                大溝溪溪畔步道 
                        (1)距出口1 約950公尺 (2)步行約12分鐘  
                                
                                    (臺北捷運公司曾柏翔攝)
                                 
                            
                                白鷺鷥山步道 
                        (1)距出口2約1000公尺 (2)步行約15分鐘  | 
                
                         
                     | 
                    
                         
                     | 
                
            採藝術牆版以磁磚馬賽克拼貼設置,DDC採主題為「休閒」之設計意象,以大湖公園腹地廣大、環境幽美,公園內有游泳池、散步道、涼亭、健康步道及大片草地,提供內湖居民游泳、慢跑、散步、賞景、野餐等休閒、健身的空間。以「休閒」為主題,將大湖公園之湖光山色、詩情畫意,及休憩運動之空間呈現。
            
            
        
                         
                     | 
                    
                         站內之公共藝術「風箏-悠游天際」沿著扶梯而飛翔,當搭乘電扶梯上升時,使旅人能有與風箏悠游天際之感受;大湖公園的錦帶橋為紅白相間拱橋,造型優雅獨特,與湖面倒影相映成趣,是園內地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