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站-車站介紹

       捷運松山站因連接臺鐵松山車站而得名,基地位於臺鐵松山火車站北側廣場前的八德路4段下方,為松山新店線之終端站。車站型式為地下三層建築物,車站及橫渡線長約390公尺、寬約24公尺、開挖深度約21公尺,與臺鐵松山站以地下方式連通,以提供轉乘服務,共設有5處出入口及1處與臺鐵松山站之連通口。

松山站-車站介紹

       B3月臺為島式月臺型式,軌道中央側牆上裝置「光的慶典」之燈飾,是旅客經常駐足拍照之處。燈飾反映松山地區傳統與現代夾雜並陳的人文特色,兼具交通運輸中心、地區性宗教及行政重心,加上饒河夜市及五分埔成衣批發市場活絡的夜間商圈,以燈光配合空間的構思,塑造出交通網重要光環,反映出編織藝術的新面貌,呈現此區夜間活動的多采多姿。

松山站-車站介紹

       B2大廳除了具有一般車站的大廳型式之外,東側更設有一處橢圓大廳可通往出口3、4、4A,該區並展示國內設計師江洋輝先生設計的公共藝術作品。B1連通道層則是位於前述橢圓大廳,亦是通往臺鐵轉乘的主要動線。

       本站出口5旁的錫口媽祖宮(現慈祐宮)落成於1757年間,周邊街道自廟南開始延展,形成繁榮市集。1815年錫口市街已成艋舺(現萬華)至噶瑪蘭(現宜蘭)的要道,其繁華不亞於艋舺。當時宜蘭、基隆一帶貨物需經錫口轉運臺北,商船大都夜泊於此,錫口自此徹夜燈火通明,而有歌臺水榭小蘇州之稱號。錫口街即今日饒河街,1891年大稻埕到基隆段鐵路完工,錫口雖設有火車站,但臺北至基隆間之客貨運輸一日往返,不再夜泊小蘇州,錫口反受其影響,加上基隆河淤積不利航行,錫口街漸至沒落,於戰後改名為饒河街。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中區工程處 / 臺北松山健康城市
慈祐宮
(1)距出口5約50公尺
(2)步行約1分鐘
饒河街觀光夜市
(1)距出口5約50公尺
(2)步行約1分鐘
(工安處羅淑華攝)
彩虹橋
(1)距出口5約350公尺
(2)步行約4分鐘
五分埔商圈
(1)距出口4約350公尺
(2)步行約5分鐘
松山市場
(1)出口2旁
(2)步行出站即可抵達
資料來源:臺北旅遊網 /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松山慈祐宮暨錫口十三街庄過爐遶境 松山慈祐宮暨錫口十三街庄過爐遶境
時間:每年農曆3月17日起為期5天
地點:慈祐宮(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761號)
內容:松山慈祐宮為恭祝天上聖母聖誕,相關慶祝活動自每年農曆3月17日起為期5天之義子女法會揭開序幕,媽祖聖誕當日舉行三獻大禮為媽祖祝壽,農曆3月25、26日媽祖遶境十三街庄,遶境隊伍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祈求媽祖賜福闔家平安身體健康。另每年於農曆4月間舉辦「媽祖過爐」年中祭典,由錫口十三街庄輪流舉行;十三街庄包括現在位於松山區的松山街、中坡庄、五分埔庄、興雅庄、三張犁庄、車層庄、中崙庄、東勢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南港區的西新庄、後山坡庄及內湖區的洲尾庄。由十三街庄的信徒各自成立臨時籌備委員會,由擲筊最高允筊者當選為爐主,輪流迎接「爐主媽」至家中坐鎮,藉以保佑該街庄當年風調雨順,平安無禍。「媽祖聖誕遶境」與「媽祖過爐」的活動慶典越辦越盛大,漸漸演變成「松山迎媽祖」,這是臺北地區規模最盛大的廟會祭典活動。
資料來源: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全民票選活動網站
松山站公共藝術-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 作品名稱: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
作品介紹:松山起源於河流彎曲之處所匯聚成精華薈萃之地,在自然地貌的圍繞下,開啟了豐富的文化繁景,作品藉由「域見」的空間詩意,轉換出藝術品與基地地理環境、與人的「相遇」經驗。透過數萬根管狀單元垂直錯落出高低起伏的有機挑空造型,以有如河灣水波的迴流意象,在挑高空間中流轉、擴散出多重層次與角度的視覺體驗,藉以演繹松山豐沛璀璨的歷史起源。以富麗壯觀的巨型光雕形式,營造如同繁花百景的「繁花&光穹」,透過充滿生命力的生機力量,舞動出豐富的感官經驗,歌頌松山古今文明遞衍過程裡的百花齊放與未來希望。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松山站-章戳意象
饒河夜市為臺北著名的觀光夜市,胡椒餅及藥燉排骨是最著名的特色小吃。毗鄰的松山慈祐宮,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更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