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女青年工作大隊 過去,復興崗的木蘭村可說是女青年工作大隊的搖籃,雖然有著五十六年歷史的女青年工作大隊,已經劃下了休止符,留存在國軍的歷史上,但是國慶閱兵典禮中的「木蘭小快步」對於老一輩的民眾來說,一定不陌生。她們的隊徽為戎裝持戈躍馬的花木蘭圖形,意寓效法木蘭的忠孝壯懷,瞧!她們在連接月台的天橋上昂首,踢著正步呢!
女青年工作大隊 國防部女青年工作大隊於民國38年3月8日由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將軍於中國大陸各地招募女青年300餘人分批來台,成立「女青年訓練大隊」,在軍中有「花木蘭」的稱號。民國49年起,花木蘭們開始參與國慶閱兵,200名花木蘭踏著一分鐘144步的木蘭步,排列出整齊劃一的營隊方陣,加上獨特的藍衣白裙服裝,展現出一隻訓練有素的美麗隊伍,直到民國80年木蘭隊最後一次參與國慶閱兵,木蘭小快步的風采也隨即消逝。 後續因應部隊精實化,女青年工作大隊於民國94年7月1日宣布裁撤。
延伸閱讀 有看過勞軍影片中,那些在舞台上引發熱血青年瘋狂吶喊的勞軍藝人嗎?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在台上盡心盡力地,為辛苦的國軍弟兄演出,目的就是希望慰勞他們承擔日復一日繁重的操練,並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同於平日的亮點。 今有韓國女團,過去,我們也有女青年工作大隊。 一群年輕女性在戰事紛亂中,想要入伍從軍,報效國家,就加入孫立人將軍成立的女青年工作大隊(簡稱女青)。有部分就在復興崗的營隊接受訓練,駐紮地取花木蘭之意,稱為「木蘭村」,他們的任務是在軍中宣教,強化官兵思想教育,提振士氣。 在軍中的工作都以文化教育為主,他們要會唱軍歌及彈奏音樂,學習舞蹈、戲劇、帶團康,還要能分享民族英雄故事。雖然不以直接上戰場為訓練目標,體能訓練還是要做好。更分擔為軍中弟兄心理輔導、商談的重責大任。當年戰事頻仍,士兵們只有在女青勞軍、帶團康時,才能暫時忘記訓練的高壓空氣,露出笑容,女青年工作大隊對於軍隊的經營,擔綱相當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以為他們就是足不落地的微笑天使,那就錯了,當年也曾有女青配派駐金門時,戰事大作,根本無法再有任何勞軍活動進行,女青快速投入醫護及補給的工作中:「隊長知道我們沒受過作戰訓練,分給我們手槍、子彈,提醒我們萬一真的有天被俘了,要有為國捐軀的打算。」本來害怕血光的張秋香,當下只一心一意地想要在醫護站中,協助希望盡快重拾戰力的士兵們儘速包紮,繼續為國效力,當時那些士兵們甚至連遺書都已經準備好了「過去我看到血光就會暈眩,此刻面對各式各樣被炸彈蹂躪的殘破身軀,一點都不害怕,只想協助傷患減輕身心的痛苦。」 長年穿梭在各營區勞軍的女青,是一群青春洋溢帶給官兵歡樂與關懷的女軍官,身為軍中宣教工作的螺絲釘,是上緊國軍精神戰力發條的關鍵,如今雖然因應組織調整走入歷史,但她們的身影,真實地留給很多國軍弟兄美好的回憶。 圖片出處 政戰學院60週年,由老中青三代組成的木蘭隊。出自中時影像網。